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26年,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全国解放后,厦门大学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于1950年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于1952年成立研究(生)部。从1950年至1965年厦门大学在22个专业招收了研究生110名。1978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行学位制度,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迎来新的发展。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厦门大学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3月正式获准建院。目前,张荣校长兼院长,方颖教授为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下设培养与管理办公室、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和综合办公室等机构。
厦门大学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中授予博士或硕士学位。目前有3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2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18年上半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二十所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厦门大学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际法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厦门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在现有2697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962人。厦门大学共有两院院士21人(含双聘院士9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学者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4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1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厦门大学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其中有“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
厦门大学培养了我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博士、第一位会计学博士。现有研究生23243人厦门大学网络教育 项目质量管理,其中博士生4899人,硕士生18344人。攻读博士学位的国际研究生198人,攻读硕士学位的国际研究生212人,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泰国、越南等70多个国家。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把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学科特色鲜明、创新意识突出的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思想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研究生培养质量有了长足进步。近五年,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研究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系列赛事、世界芭蕾舞比赛、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等各类学术活动竞赛中取得了多项骄人成绩。
厦门大学一贯致力于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先后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近30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其中,2013年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首开厦门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先河。之后陆续与辛辛那提大学、西悉尼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麦考瑞大学、卡迪夫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厦门大学网络教育 项目质量管理,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将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科技发展、经济建设所需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强化学科主流,发展学科特色,优化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改革,为在建校一百年时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而继续努力!
(以上数据截至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