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研修网开展国培“示范性项目”纪实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中心学校定潭教学点,距离中心校8公里。此教学点是个十口之家:八个孩子和两位教师。教师年龄都在50岁以上,孩子分别为幼儿园小班、中班、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图为范利水老师在用多媒体给二年级学生上数学课。梅青云 摄
以往一些“高大上”的国培项目,经常引来教师抱怨。为了满足一线教师“技术为我所用,课堂因我而精彩”的愿望,中国教师研修网在国培“示范性项目”中,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通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有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 杜悦
深入一线倾听基层教师的呼声
“原来向往名山大川,觉得越是险峻奇绝越美,从没想过深山里面的教学点是什么样的……”提起去年冬天的一线调研,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几位工作人员感慨万千。
火车,汽车,普通汽车无法通行时再换车……几经辗转颠簸,他们来到了与黄山毗连的安徽歙县,歙县境内山地居多,号称“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首先让他们感到震撼的不是古镇美景,而是大山深处一位满头白发的教师:深渡镇中心校下属的一个教学点,只有一位教师。除了上课,他还要在两张小书桌合并而成的简易灶台上为学生做饭,6名学生年龄不等,分属学前与小学低年级,老师不得不以复式班的形式上课。歙县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全县共有学校50所左右,下属教学点却多达200个。县城由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等因素,学校规模大,学生多,乡村学校微小,学生屈指可数,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应对信息技术时代的挑战。“按老样子教学肯定是落后了。山里的孩子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可是网上很少能找到我们能用的课件”,教学点的教师年纪相对偏大,制作、修改课件的能力较弱,只能在网上下载课件,但适合自己教学环境和特点的课件不多,特别是能应用到复式教学的资源极少,这让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的教师非常苦恼。
有了技术与设备,却不知如何充分利用,无法用之促进教学,是调研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陕西省旬阳县教研员陈文娣反映,她所在地区70%以上的学校都安装了电子白板,但大部分教师只将电子白板当作播放屏幕使用,其智能笔批注、智能绘图、拖拽等功能很少在教学中应用……
中国教师研修网承担了“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2014)。在“示范性项目”中,教育部相关部门鼓励通过遴选,在有条件的地区和相关培训部门“先行先试”,进行培训模式创新。为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除了走出去实地调研,研修网还组织专家与各地教育部门负责人及各学校校长与学科带头人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在五次学情通报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师远程研修网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师远程研修网,分别邀请安徽省凤台县区县管理员张祝付、陕西宁强县区县管理员王富强、云南省李棋中心小学管理员刘红梅、广东省金平区东厦中学康毅进行经验分享。在调研的基础上细分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培训方案。
推动教师学用乐用信息技术
2014年5月末,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依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和总体部署,研修网将培训主题确定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当地教学教研的深度融合。
根据前期需求调研分析,研修网国培项目专家团队精心设计了2014年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该方案针对成人学习问题解决导向和碎片化的特点,以案例为载体,专家讲座与案例教学、主题研讨紧密结合。在学习安排上,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构建三维网络空间——形成“学研用”一体化的网络生态圈。研修网项目组创设了“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每一位参训个体均开设了个人空间,在个人空间中进行选学任务包、分享资源、撰写日志等学习行为。此外,空间中“我的工具”中,提供了“课件助手”、“微课助手”、“常用模板”等工具。
学校学科工作坊的组建与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形成了“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三维网络空间,确保参训教师线上学习课程、参与各级坊组活动、学友间研讨交流,线下与同校坊内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与研磨;而且,资源、工具、成果等,不仅线上研修学习时使用方便,在线下的教学、教研工作中,也同样可以进行借鉴与使用,从而形成了“学研用”共同体生态圈。2014年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现已创建学校社区121个,区域社区7个,学校工作坊502个,区域工作坊122个。
为加强专业指导力量,增强培训效果,研修网还面向全国遴选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组建了2014年国培教学指导团队。先后共聘请信息技术、校本专家及网络导师31位、版主35位,在国培项目实施期间进行专业化全程引领和学习指导。在国培研修的过程中,学科导师及网络教研员全程伴随学员,白天夜间分段在线值班答疑,以便及时解决学员提出的问题。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教师进修学校张祝付老师说,以往一些培训,教师牢骚满腹,是因为占用时间不少,收益不大,问题的实质是培训没有与本校的教学教研活动有机融合。如果能将远程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教研实际,与日常教学有效“融合”且恰当“结合”,这样的培训活动还是教师喜闻乐见的。
首先,研修网依据一线教师需求,着力进行课程资源库建设。他们利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培训项目提供的各类专题课程资源,并通过多种途经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中小学校筛选出一批一线教师的优秀课例,整合开发了200多学时的课程资源库。该课程资源库基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注重教学技能训练,重视学科课例的典型示范。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设计以及与教学目标匹配的典型案例,力争为学员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陕西省旬阳县一些学员观看了“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微课程应用实践与思考”等课程。对微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很多数学教师已经能够创造性地应用电子白板,来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为了确保学员研修质量,研修网还构建了层层递进、各司其职的保障性团队。该团队由首席专家团队、课程专家团队、学科名师坊主、学科网络版主、值班员等组成,采用名家实地送教与远程研修相结合的混合研修形式,确保教师线上与线下双向研修的畅通无阻。
这种培训方式,有效地为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偏远学校提供了教学资源保障。以安徽歙县为例,他们根据中心学校和教学点情况,探索了一条中心校带动教学点教师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他们遴选了区域学科坊主19人,学校学科坊主69人,各级学科坊主分别负责本学科工作坊内的活动组织与实施,引导学员研修学习,点评学员作业并及时给予指导意见,在问答区进行答疑,并将无法解答的问题及时推荐给专家。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冯井中心小学附属的几个校区相距遥远,交通不便,结合此次的国培项目,他们利用多媒体交流平台,成功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电子化集体备课。
新的教研方式促进教学创新
线上线下双向研修也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广东汕头东平区东厦中学高一地理教师陈晓畅,将《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这一传统的讲述课,挪到了多媒体教室中,课上他先播放了一些自己收集的相关教学视频;同时利用谷歌地球软件(GoogleEarth)让学生直观了解黄土高原地貌形态,接下来又播放了一个地理兴趣小组自主探究山前冲积扇形成的过程……这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东厦中学依托国培计划的培训力量,结合本校发展的实际和教学教研常规工作,着力推进“学生积极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课题,整合网络研修与校本培训活动。教师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参加了全国性的微课设计大赛并获得了奖项。
安徽省凤台县开展了“技术为我所用,课堂因我精彩”的主题培训,通过线上线下“双轨研修”,鼓励教师参加“人人公开课”活动和校际教研活动。一位学员在日志中这样写道:“在本次公开课上,我选的篇目是《长城》,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写作的环节,但想来想去,不知该引导学生写什么内容。在当晚的培训时,周燕老师执教的《白衣天使》的教学片断给了我启发……最后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截至2015年3月30日,陕西省的旬阳县和宁强县、安徽省的凤台县和歙县、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与红塔区、广东省金平区等相关“示范性项目”4个省7个县区,共872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超过任务计划数725人。随着培训与教学实践不断融合,各地教师生成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学员共发布作业31610篇,上传资源78309个,参与活动48771个,取得了可观的培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