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成考网 > 网络教育 >详细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师远程研修网(2014山东教师远程研修网)

2009年10月12~21日,市教研室和和平区教研室联合组织的首批教研员专业研修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成功举行。华东师范大学研修工作负责人、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在本次培训集中学习的小结中,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将其称为“天津模式”。学习期间学员们还赴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和常州市教研室学访考察。

2009年10月12~21日,市教研室和和平区教研室联合组织的首批教研员专业研修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成功举行。本期研修活动由市教研室党总支书记杨卫国、副主任李金龙,以及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李国胜率领,共43名市、区教研员参加,现已圆满结束。

对于本次教研员的专业培训,市教委领导高度重视,市教研室精心规划,周密部署,为顺利完成此次市、区两级教研室联合组织的研修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华东师范大学研修工作负责人、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在本次培训集中学习的小结中,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将其称为“天津模式”。他表示在今后的教研员研修活动中要向其他省市教研部门推广。

此次研修分为面授、学访考察和后续3个月的网络研修三个阶段。整个研修采用“清+洗+晒”的专家研修模式,即第一步澄清真实的问题或问题边界;第二步通过互动,去除旧的观念与技术或建构新的观念与技术;第三步晒出真实的作业与同伴分享。研修活动得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以及网络教育学院的专业和技术支持。

在前7天的面授过程中,崔允漷、柯政、杨向东、徐淀芳、张远增、王洁、吴刚平、朱伟强等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以主题报告、案例分析和参与式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就“教研室的定位和教研员的专业发展”“问卷设计及数据分析初步”“学生学业评价”“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的使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程标准参照的试卷及试题设计分析”“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旨在课堂改进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中的问题意识”“量规及其开发”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与研讨。学员们还在崔允漷教授的具体指导下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师远程研修网,分小组完成了有关“叙写教学目标”“设计课堂观察表”和“撰写(学科某学期)课程纲要”等项作业,形成了小组合作成果。崔教授作为专家引领人,参与集中研讨,点评作业,帮助学员进一步明晰思路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师远程研修网,并为他们在工作中运用科研手段进行调研和课改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工具。

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研修紧凑的学习安排、精深的专业技能培训、前沿的理论阐释、高效的研讨与交流让大家受益匪浅。整个研修期间,所有学员都能积极主动地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学习,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在专心聆听精彩报告的同时,学员们主动反思,积极参与互动和小组讨论,认真完成合作作业,共撰写《每日研修快报》8期,在“E-教研员之家”网络平台发布博文200余篇,编成了收录全班作业的《天津市教研员研修班一期小组作业成果集》。学员们积极努力的学习状态、刻苦执着的学习精神和高质量的作业成果得到崔允漷教授的称赞,他说“天津市教研员研修一班”是目前为止他们见到的最优秀的班级。

面授学习结束后,学员还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以网络研修模式继续学习:通过“E-教研员之家”网络平台,已提交作业、撰写博文、在线讨论与资源分享等形式完成远程学习的任务。

学习期间学员们还赴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和常州市教研室学访考察。通过听课和朱伟明校长的介绍,学员们深入了解了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在“崇尚民主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下,塑造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兼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存、具有较强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优秀人才,把学校办成和谐发展的开放型学习化组织”的理念指导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以校本课程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在常州教研室,学员们与一同到访的重庆市北碚区教研员一起,了解了常州市教研室在推进课改中的思路和经验做法,并分学科交流了各自推进课改工作的体会。

本次研修是在天津市基础教育各学段课改完成一周之后,陆续进入总结反思阶段这一背景下举办的。教研员们既有接受新理论、新经验的强烈愿望,又有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方法、策略的迫切需求。通过本次学习,学员们感受了专家学者深厚的学习积淀与扎实的治学精神,学习了新的实践经验,丰富、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技能,开阔了研究视野,特别是在研修方式上感到耳目一新,对于教研员转变工作方式,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研活动颇有启发。对教育教学先进学校和教研单位的学访调研,为我们思考本职工作与本市学科教学的特色建设等,开阔了思路,启迪了思想。

学员们表示要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尽快将所学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教研行为,结合自身教研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将科学的测量工具、研究方法和策略恰当地运用到实践中,帮助学校破解难题,助推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