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2.0时代
2007 年 08 月 18 日 唐晨艳 金羊网
我们在课堂上开始能够浏览网页;我们淘汰了作业本,开始使用电子文档交作业;我们不必坐在教室,而是通过博客和视频完成课程……这些现象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沿袭了几百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网络应用的逐步普及,让以网络技术应用和学生主体为特征的教育 2.0 时代、向我们走来。
定义: 什么是教育 2.0 ?
教育 2.0 ,是什么呢?在它还没有完全到来之前,还难以准确下定义或描述它的全貌。不过我们可以从下面一些关键词中发现它的一些特征:全球化、数字原住民、 Web2.0 、社区、联接主义 (Connectivism) 、个人学习环境( PLE )、用户创造内容 ……
我们也可以从人们探索的足迹来发现教育 2.0 。在过去的 10 年,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人们热衷于往教室里投放各种现代化设备,既有硬件也有软件。如果说黑板粉笔时代是教育 1.0 ,那么堆满现代化设备的学校充其量达到教育 1.5 ,因为教和学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变革,只是一个简单的硬件升级而已。到了 2006 年, Web2.0 开始流行,一些前卫的教育专家,意识到这场互联网的革命势必会影响到教育领域网络教育2.0,于是提出了教育 2.0 的概念。
畅想:大学宿舍被青年旅社代替
大学学位是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必要条件,这将导致高等教育越来越火热。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好消息是会有更多的学费进账,问题是需要更多的校舍和更好的 IT 设施。不过在教育 2.0 时代,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只要有一台联网计算机接入,这样一个世界就是可能的:一个学习者不再需要买很多的书,他可以在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读到绝大多数的畅销书,也可以到谷歌上去查阅资料;他不再需要跑到图书馆去查阅昂贵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已经把最完整的答案分门别类安排妥当;他不需要老师告诉他要买什么书、看什么文章,他可以通过豆瓣读书网站从志同道合的朋友那里获得推荐;他不需要一个三流的教师为他来准备讲义,通过 OOPS ( “ 开放式课程计划 ” ),他可以直接和这个地球上最优秀的大脑 “ 碰撞 ” ;他不需要专门的英语口语教练,通过 Skype 与老外语聊天就行了;他不需要一群没有经历过职场的教师来讲授职业发展, Wealink 、 Donatehour 和咖啡豆计划都可以帮助他直接从职场的风头浪尖获得信息;他不再需要学校来为他制造一个固定的社交圈,他可以通过博客来决定谁是他的同伴;他不需要进入极少数 “ 一流大学 ” 才能体会 “ 百团大战 ” 的精彩,各类论坛和帖吧提供了无数种社团和兴趣小组的可能性;他甚至不需要教室 ——— 较大的讲座完全可以在 Youtube 上完成,而小规模的开放式学习活动则可以分解到咖啡厅甚至学生宿舍里完成。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畅想,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的“行万里路”也会重新得到和“读万卷书”一样的重视,大学宿舍被分布在无数城市的青年旅社代替,一个青年不需要额外花很多钱就可以在他的大学生涯中走遍全国的每一个角落。
特点:“互动”是核心
对于教育 2.0 来讲,它更多地体现在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发符合学习需要的网络教育课程,提供个性化、订单式的教育模式。在教育 2.0 时代,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实际工作的需要,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课程,就好像是炒菜配料一样,想吃什么、做成什么口味,完全看自己,由自己控制学习进度。
在网络教育时代,网络作为教育的传播载体,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了包括学历学位课程在内的多种受教育机会的实现平台,教学方式也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转变为师生之间的自由互动,即由单向的信息传递变成双向和多向互动。
趋势:全球化驱动教育 2.0
驱动教育 2.0 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在全球设立分支机构。它们其中的一些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全球化扩展。比如 MIT 开放课程网络教育2.0,来自全球的学生都可以利用其免费的课程资源来学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正利用谷歌视频来免费提供大学课程。
其它一些大学则是通过在本部之外设立的分校来实现其向全球扩展的计划。英国诺丁汉大学在中国上海设立了分校。另外,一些国家正在建立“知识中心”,阿联酋迪拜的“知识村落”入住的大学分校就有:英国的密德萨斯大学、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印度的圣雄甘地大学、圣彼德堡州立工程与经济大学等名校。
在教育 2.0 时代,学校不再是闭关修炼的场所,而是我们了解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学习不再只是消耗知识内容,通过网络这个工具,学习者可以在 “ 无围墙的大学 ” 里,按需学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