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互联网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学术界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从“网络工具论”到“网络社会论”。但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开始面临需进一步研究的新情况。
【关键词】:网络 思政教育
一、高校传统网络思政教育的特点
(一)主体的多元化
在现实的思政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一定的地位上的对立性,教育者的主体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限没有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那么固定与明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平等性和互动性更加突出,甚至有时候双方的角色还会相互转化。
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现实转向网络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呈现了多元的变化,以更好的适应网络化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也从专兼结合的模式逐渐转变为专业教师参与的全员育人模式。多数高校都推行了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组建模式。优秀教师、社会精英、学生骨干的加入丰富完善了思政教育队伍,网络思政教育模式从“单一主体”向“双重主体”及“多重主体”转变,师生共同育人的格局逐渐形成,逐渐构建起了“全员育人”体系。
(二)内容的复杂性
网络不仅是世界级的信息资源宝库,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所。网络背景下,信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沟通和传播,大学生也更加容易的接触到不良的信息,收到其他意识形态的冲击。网络环境下,意识形态的渗透也更加严峻,一些网络信息轻而易举、不知不觉的会被大学生接触到,这就会增加大学生思想疑惑和混乱,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在网络时代初期是以网络道德教育为中心,以应对网络的负面信息。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网络的正面效应不断呈现,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不断觉醒网络教育的发展历程,网络不再被视为“洪水猛兽”,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强调要趋利避害,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在内容设定方面也开始转向网络人本教育为主。
(三)方法的多样性
互联网的及时快捷、自由开放、交互共享等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提供了主客观条件。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可以利用网站、电子邮件等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宣传与教育。随着新兴网络工具的出现,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为増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又提供了新的工具。微博、和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可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网络教育的发展历程,网络发展不同阶段取得的技术成果会影响该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网络的出现和应用,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变得多样化。
二、高校传统网络思政教育发展的主要制约
(一)网络环境发生新变化
近年来,互联网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成熟。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每个人都成为了互联网上的信息发布者,网络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