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成考网 > 网络教育 >详细内容

研究生 有网络教育(美术生考研究好考不)

原子能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简介58年来,原子能院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169人,博士研究生394人。

原子能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简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从事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核科学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原子能院为我国核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为“两弹一艇”攻关,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核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拥有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被誉为“中国核工业发祥地”、“中国核工业的摇篮”。原子能院的事业造就了60多位两院院士,著名科学家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戴传曾等先后担任院(所)长。原子能院现有两院院士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人员30余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0余人。

原子能院下设7个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快堆设计研究所、放射化学研究所、同位素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所、辐射安全研究所。2个技术部:科技信息部、放射性计量测试部。7个国家级、部委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中国核数据中心、核数据测量与评价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国家能源快堆工程研发(实验)中心、IAEA-CAEA核保障与核保安联合培训中心、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防科技工业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设有中国先进研究堆、串列加速器升级、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放射性“三废”设施治理、基地建设等工程项目部门。

研究生 有网络教育

原子能院拥有国内核研究领域较完善的设备和设施,进行着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加速器技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放射性计量与辐射防护、新材料、生物医学工程、强激光应用和信息技术等广泛领域的研究,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科研成果丰厚,近三十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技能大奖等国家和部级科技成果1300余项。公开出版物有《原子能科学与技术》、《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同位素》、《质谱学报》、《应用泛函分析学报》等。

原子能院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始于1956年,目前具有物理学、化学、核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应用数学一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并设有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招生专业涵盖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数学、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放射性同位素及应用技术等14个二级学科、专业,在全国军工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系统中形成了一级学科最多,专业覆盖面最广的核科技领域专业设置体系。作为集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科研院所,原子能院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已全面覆盖并服务于院科研体系,依托原子能院综合性、多学科的专业优势,完善的科研实验设施和众多重点科研项目试验平台,以及高级科技人才兼导师队伍,在教导环节中,能够充分发挥院人、财、物等资源优势,切实做到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目前,原子能院具有每学年度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70名、博士研究生50名,共120名的招生规模。58年来研究生 有网络教育,原子能院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169人,博士研究生394人。参与我院事业发展的毕业生中,有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获得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0人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12人入选核工业集团公司“111”人才工程,4人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硕士”称号, 1人被评为“中核集团公司首席专家”,5人被评为“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带头人”研究生 有网络教育,100余人受聘成为部委级以上各级各类专家等。

研究生 有网络教育

原子能院现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5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00名,均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大多为各个专业研究方向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各自的学术研究领域均有一定的造诣。同时,我院研究生导师大多为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课题负责人,承担的科技项目比较饱满,科研经费充足,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

为更好的适应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院事业发展需要,深入贯彻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院“十二五”人才规划,坚持“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科教结合、支撑创新、适应需求、引领未来”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学科育人环境,努力提高院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水平,为我国国防科技与核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