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 0740)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设置本课程是为了提高应考者关于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心理学网络教育课程,为培养其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在基础心理学课程之后的后继课程,通过系统学习使应考者比较系统地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心理学网络教育课程,深刻理解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心理规律以及学习与发展的关系,学习运用这些知识分析人的发展,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 发展心理学概论
考核要求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概念
1、识记:(1)儿童发展心理学概念;(2)研究对象与内容
2、领会:(1)儿童发展心理的问题源头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识记:(1)遗传与环境的争论的发展
2、领会:(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意义;(2)儿童心理发展中关键期的意义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1、识记:(1)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的意义;(2)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2、领会:(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考核要求
(一)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
1、识记:(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2)儿童视觉与听觉发展特点
2、领会:(1)儿童知觉发展特点
(二)儿童观察力发展的基本特点
1、识记:(1)儿童观察力的主要方面
2、领会:(1)儿童观察力的水平;(2)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考核要求
(一)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
1、识记:(1)思维结构的特点;(2)思维的机制
2、领会:(1)思维起源的各种观点意义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1、识记:(1)思维发展阶段划分;(2)思维发展的特点
2、领会:(1)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三)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的主要观点
1、识记:(1)认知单元的构成;(2)信息加工基本阶段
2、领会:(1)儿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变化;(2)元认知的基本概念;(3)儿童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的评价
第四章 儿童的语言与智力的发展
考核要求
(一)儿童语言准备期与发展期
1、识记:(1)儿童语言准备期的概念;(2)儿童语言发展期的概念
2、领会:(1)儿童语言准备期发展阶段;(2)儿童词义发展的特点
(二)语言获得理论的主要观点
1、识记:(1)语言获得理论中环境论主要观点;(2)先天决定论的主要观点
2、领会:(1)语言获得理论中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对智力的理解
1、识记:(1)对智力概念理解的主要观点;(2)智力商数概念
2、领会:(1)智力成长曲线的意义;(2)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问题
(四)智力的发展与变化
1、识记:(1)智力成长曲线及其意义;(2)智力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2、领会:(1)智力发展因素分析的假设;(2)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问题
第五章 儿童的情绪与个性发展
考核要求
(一)儿童的情绪发展与情绪获得理论
1、识记:(1)情绪的构成;(2)情绪获得理论
2、领会:(1)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儿童情绪障碍与克服
1、识记:(1)害怕的发展特点;(2)儿童害怕的年龄特点
2、领会:(1)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三)儿童高级情绪的发展
1、识记:(1)高级情绪的类型;(2)高级情绪发展的特点
2、领会:(1)培养儿童道德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儿童个性发展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原因分析
1、识记:(1)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主要观点;(2)家庭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2、领会:(1)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意义
(五)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识记:(1)自我意识的概念;(2)自我意识的构成
2、领会:(1)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第六章 儿童性别角色与交往发展
考核要求
(一)儿童性别角色定型化与产生因素分析
1、识记:(1)性别角色界定;(2)性别角色定型化发展
2、领会:(1)性别差异的表现;(2)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3)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
(二)儿童依恋发展与成因分析
1、识记:(1)依恋的界定;(2)依恋的类型
2、领会:(1)依恋的发展阶段;(2)依恋产生的原因;(3)依恋的理论
(三)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1、识记:(1)同伴的作用;(2)同伴关系的发展
2、领会:(1)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2)游戏的作用
第七章 学习与现代学习理论
考核要求
(一)学习的概念及其意义
1、识记:(1)学习的界定;(2)学习的准备;(3)学习的类型
2、领会:(1)怎样理解学习概念;(2)学生学习的特征
(二)现代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识记:(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2)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3)观察学习过程
2、领会:(1)学习理论的功能;(2)有效学习的条件
3、应用:(1)结合教育如何运用发现学习理论;(2)分析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学习观
1、识记:(1)建构主义知识观;(2)建构主义学习观
2、领会:(1)建构主义改变学习概念的意义;(2)生成学习基本思想与教学含义
(四)学习与教学的相互关系
1、领会:(1)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关系;(2)认知学习理论对学习与教学关系的观点
第八章 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
考核要求
(一)知识的概念与知识学习机制
1、识记:(1)知识的定义;(2)表征的定义;(3)知识分类理论的基本假设
2、领会:(1)知识分类观的比较;(2)不同类型知识习得机制
(二)知识的表征类型与作用
1、识记:(1)命题的概念;(2)语义与表象编码;(3)图式;(4)产生式系统
2、领会:(1)命题网络的意义;(2)图式的功能;(3)模式识别程序
3、应用:(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2)知识的作用
(三)概念与规则的学习
1、识记:(1)概念的定义;(2)概念的属性;(3)规则的定义;(4)认知技能的定义
2、领会:(1)概念的结构;(2)概念的功能;(3)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4)规则学习的方式
3、应用:(1)结合教学实际应用三种同化模式;(2)分析影响学生概念学习的因素
第九章 解决问题与创造性培养
考核要求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性质
1、识记:(1)问题的定义与成分;(2)解决问题的特点;(3)解决问题一般过程模式
2、领会:(1)奥苏伯尔解决问题模式;(2)格拉斯解决问题模式
3、应用:(2)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奥苏伯尔解决问题模式;(2)解决问题模式研究的新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心理机制
1、识记:(1)问题表征的意义;(2)耶基斯—多德森法则;(3)功能固着
2、领会:(1)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2)心理定势的主要表现;(3)有效的解决问题者具有的条件
3、应用:(1)结合教学谈解决问题中的思维技能培养;(2)结合教学谈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
(三)创造性概述与创造性培养
1、识记:(1)创造性的定义;(2)当代创造性理论的主要观点
2、领会:(1)创造性活动中的核心创造性思维;(2)学生创造力发展规律与特点
3、应用:(1)结合教育谈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2)创造性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章 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
考核要求
(一)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1、识记:(1)态度与品德的界定;(2)态度的特征与功能
2、领会:(1)态度成分的意义;(2)品德与道德的关系;(3)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3、应用:(1)结合教育谈品德结构的实践意义
(二)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识记:(1)他律与自律概念;(2)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水平
2、领会:(1)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2)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3、应用:(1)结构教育谈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心理过程与条件
1、识记:(1)依从、认同和内化概念;(2)认知失调
2、领会:(1)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化理论要点;(2)改变品德不良学生的过程;(3)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主要因素意义
3、应用:(1)结合教育谈当前青少年品德培养的主要方式
第十一章 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
考核要求
(一)认知结构概念与发展
1、识记:(1)认知结构的界定;(2)认知结构的发展
2、领会:(1)认知结构的发展意义
(二)学习迁移概念与类型
1、识记:(1)学习迁移概念;(2)学习迁移类型
2、领会:(1)学习迁移争论的教育意义;(2)学习迁移在教育上的作用
3、应用:(1)设计一例说明学习迁移的测量模式
(三)现代学习迁移理论
1、识记:(1)认知结构变量;(2)两类知识的迁移分类
2、领会:(1)先行组织者概念及教育意义;(2)比较两种组织者
(四)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领会:(1)影响学习迁移的个体因素;(2)影响学习迁移的客观因素
2、应用:(1)结合教育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第十二章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考核要求
(一)学习动机概述
1、识记:(1)动机与学习动机概念;(2)学习动机分类及意义
2、领会:(1)动机功能;(2)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和效果的关系
3、应用:(1)结合教育谈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分类的实践意义
(二)学习动机理论与发展
1、识记:(1)强化说、驱力说;(2)需要层次论、归因论;(3)自我效能论;(4)动机作用
2、领会:(1)成就动机论的意义;(2)个体自我效能形成原因
(三)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对学习的影响
1、识记:(1)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征;(2)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征
2、领会:(1)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2)学习动机的形成因素
(四)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则与教学策略
1、识记:(1)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原则;(2)控制学习焦虑
2、领会:(1)内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的教学策略;(2)外部动机激发与维持的教学策略;(3)目标设置的要求
3、应用:(1)结合教学谈谈引起学生认知矛盾的基本方式;(2)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几点说明
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的考试内容基础上,对各章具体内容还规定了考核目标,这样考生自学与应考时能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社会助学者也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进行辅导,使考生更有效地学习。
命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进行,不超出范围,同时安排好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内化成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
应用: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对教育问题进行正确的阐述和分析,能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与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二)自学与课程考试所用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
《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金花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现代教育心理学》,丁家永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由于内容较多,同时有一定难度,应考者在自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本课程的考试大纲以及每章的第一部分考核知识点的有关内容。
2 、认真学习考核知识的具体要点和内容,注意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学习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 、在自学时要注意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学习,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要牢固掌握。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和钻研自学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要求,对应考者进行切实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应考者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与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附录 题型示例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小题20分)
1、最近发展区
2、学习
3、认知结构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小学生利用头脑中认知结构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 。
A 并列结合学习 B 类属学习
C 下位学习 D 上位学习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有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和。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6小题30分)
1、简述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功能。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小题20分)
1、谈谈你对学习与教学的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