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成考网 > 网络教育 >详细内容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毛泽东思想在线考试答案(有家国情怀的未来教育家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多年前,东北师大就在国内率先探究了专题式思政教学,设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通识课和各专业教育课。2019级博士研究生那日苏给本科生讲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未来教育家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东师人,是一代代东师学子的自我要求,也是东北师大日常思政工作的目标。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在大一思政课上的提问,让阿卜拉江不断地思考。

出生成长在新疆一个小村庄的阿卜拉江,即将从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大学期间,他不仅成绩优异,还参军入伍到西藏阿里军分区班公湖某边防连,参加了上百次边防巡逻、几十次边防斗争和两次重大军事行动。

“人活着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愿望,实现自己的目标。”大一时,阿卜拉江这样回答。

经过4年的大学生活和两年的部队历练,阿卜拉江有了新的答案:“人活着要对身边人、社会和国家有责任感,不能只顾自己。”

去年年末,他被授予2021年全国最美大学生的荣誉称号。阿卜拉江的成长和蜕变,离不开东北师范大学校园里随时随处可听可见的大思政的熏陶。

“以学科思政为理论引领,课程思政为主渠道,文化思政为融入方式,网络思政为新战线,日常思政为主阵地。五个维度叠加发力,以一体化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说,学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知史以悟道、增信以强志、崇德以修身、力行以报国。

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备课,还能担任主讲人

“我喜欢上思政课。”对于学物理专业的阿卜拉江来说,思政课可以暂时离开计算和推理的物理世界,让自己安静下来思考人生和未来。人生规划、成长困惑、家国情怀、世界变迁都被融在课堂里,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5门课,但这些课的教材有些内容是交叉重叠的。多年前,东北师大就在国内率先探究了专题式思政教学,设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通识课和各专业教育课。

“思政课教学是一种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要有针对性。”东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说,以往教学重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但教学针对性不够。为此,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前,教师会邀请学生一起备课、辩课,这已经成为东北师大多年的传统。庞立生说,这样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困惑,让思政课有的放矢。

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备课,还能担任思政课的主讲人。马克思主义学部和学校团委共同发起成立了思政课学生讲师团。讲师团吸纳了在支教助学、脱贫攻坚、维护民族团结、青春励志成才、抗疫志愿服务等方面有实践经历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的真实经历让思政理论“活起来”。

2019级博士研究生那日苏给本科生讲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课堂上他分享了自己去驻村扶贫和多年去少数民族地区支教的经历,用自己的实践与感受,和学弟学妹们探讨“青春之问”的答案。

“要理直气壮地上好每一节思政课,用接地气的内容,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强国一代。”2019年全国最美大学生、2015级政法学院公费师范生刘强已经成为一所中学的思政课教师。大学期间,他获得了全国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一等奖,创办了思政微课交流平台,还在学院的鼓励和帮助下,到中小学和高校巡讲了数十场主题为《强国一代》和《追逐共产主义的光芒》的思政课。

事实上,大学中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学校鼓励各专业课讲授中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去年9月,东北师大学生工作部推出了思政微“金”课,打造了一批“有意义、有意思、有用处”的思政课系列作品,供学生在东北师大的“学习强国”公号上自行观看。如何理解中国自信与自信中国、如何面对后疫情时期的就业大考、新时代青年的选择等主题的课程,点播率排名靠前。

破解思政课互动性不强、融入度不深的难题

“2018年,郑德荣先生因病住院,一名博士生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向他报告好消息时,先生激动地摘下氧气面罩,再次为学生提出论文修改意见。”在一场报告会上,大四学生方宁的讲述,打动了很多青年学子。他就读的政法学院,正是郑德荣生前奋斗过的地方。

建校以来,东北师大走出了一批批信仰弥坚、名留典则的大师。“红色理论家”郑德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教67年里,郑德荣一直在党史教学科研一线,一生出版了50多部著作和教材,发表了260多篇论文,开创了研究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填补了国内很多学术空白。

杨晓慧说,让学生感受和学习老一辈东师人的思想结晶和师德风尚,是最好的言传身教。现在,学校每两年会评选一批“郑德荣式好老师”,挖掘身边的优秀教师,培育师德典型,建立师德资源库。

用文化融入和浸润的方式,解决高校思政课互动性不强、融入度不深的难题,是东北师范大学的又一个优良传统。

10多年来,影片《冯志远》一直是东师学子的入学必修思政课,浸润和启迪着一代代学子的心灵。冯志远是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53届毕业生,毕业后主动到西部支教,扎根宁夏42年,双目失明后仍坚持授课,将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2021年末,文学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舞台实验剧《冯志远》,为学校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十周年献礼。

实验剧《冯志远》公演不久,教育学部师生原创舞台剧《陈元晖》也登上舞台。故事讲述了教育家陈元晖筹建东北师大学教育系和附属中学的教育情怀。

师生们运用时空交错的方式,设计了青年陈元晖与老年陈元晖双主角,展现了青年陈元晖读书报国、立志从教、积极入党、投身革命的故事。在剧本创作、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参加演出的学生们反复观看影像资料、查阅校史档案、搜集相关报道、阅读前辈著作。

大二学生张凯有幸成为陈元晖的扮演者。“以前感觉这些人物距离自己很遥远。”张凯说,深入了解后,才理解了老一辈东师人的家国情怀和治学精神被传承下去有多重要。

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未来教育家

刚刚过去的寒假,化学学院大三学生宋青芸一直在为云课堂忙碌。她是东北师大厚普公益学校的新任校长。这次寒假,厚普公益学校举办了第四次云课堂,招募了500多名大学志愿者,为150多名农民工子女和医护人员子女进行一对一线上辅导功课。

厚普公益学校创办于2009年,为困难家庭的孩子和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的学业辅导,公费师范生是参与主体。目前,长春已经有70多所中小学的近5000名学生在“厚普”上过课,近2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先后参与到公益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在东北师大,还有一支首批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红烛志愿者协会。1994年成立以来,志愿者们从白山黑水到中原大地、从西北大漠到青藏高原,在全国31个省(区、市)设立了156个支教助学基地,逐渐形成了支教助学、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应急救援、赛会服务等六大类志愿服务项目。

这些学生公益组织是东北师大日常思政教育实践的品牌阵地。一届届东北师大学子参与其中,传递接力棒,在服务社会过程中中南大学网络教育毛泽东思想在线考试答案,家国情怀的种子也在他们心底破土发芽。

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东师人,是一代代东师学子的自我要求,也是东北师大日常思政工作的目标。

每年暑假,东北师大还会组织百余支社会实践团,开展农村教育实践、公益支教助学、红色文化体验、思政创新课堂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学后,再举办大型汇报会,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以演讲、朗诵、讲述、授课等形式分享所见所闻。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的放矢,成效显著。东北师范大学将继续扎根中国大地中南大学网络教育毛泽东思想在线考试答案,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未来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