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成考网 > 网络教育 >详细内容

华中科技网络教育(华中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在华中科技大学及其科研院所进行游学,是这个班级的特殊课程。程张恒所在的班级,是华科附中于2020年9月开设的“强基班”。作为华科附中的校长,鲁周超在“强基班”开设之前就有很深的思考。”华科附中副校长王德昌说,学校还与华中科技大学数学学院、物理学院、生物学院等合作,邀请院士专家来校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举办科技讲座,并开设大学先修课程,丰富培养途径。

“我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引力测量实验室,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科技实力的强大,也让我树立了当科学家的目标。”回想起游学那天的经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1)班学生程张恒难掩兴奋。

在华中科技大学及其科研院所进行游学,是这个班级的特殊课程。程张恒所在的班级,是华科附中于2020年9月开设的“强基班”。

2020年1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在政策影响下,许多中学都开设了“强基班”。

何为“强基班”?其与以往的“火箭班”或“竞赛班”有何区别?在家长的焦虑和期盼声中,华科附中“强基班”安稳走过了第一个学期。

华中科技网络教育

为何开设“强基班”

作为华科附中的校长,鲁周超在“强基班”开设之前就有很深的思考。

他认为,“强基计划”定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基础学科,招生培养一体化。这对于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来说是一项重大利好政策。

华中科技网络教育

“‘强基计划’的颁布与实施,优化了高中育人方式,夯实了高中‘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以及与高水平大学的‘连续培养’通道。学校开设‘强基班’,不是加剧应试教育和升学竞争,而是为学生拓宽成长路径,培育他们的鸿鹄之志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使之把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连在一起!”鲁周超说。

“强基计划”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需要学生对于“强基计划”专业拥有浓厚的兴趣和远大志向。“‘强基班’要做的就是把握时机。华科附中充分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光谷得天独厚的科技教育资源,改革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和机制,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相得益彰的教育管理模式。”鲁周超介绍,“要重视抓好、抓牢基础教育的‘本’,同时加大立德树人力度,选荐有志向、有志愿、有志趣的拔尖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研究。”

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华中科技网络教育

“在我们班,教师更多强调要有思维的过程。除了课本,我们还有很多活动,比如举办化学、生物的趣味知识竞赛,动手创作生物模型,比普通课堂更灵活、有意思。”高一(1)班学生吴希之说。

“强基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控制在40人,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关注和参与机会。基于学生实际,华科附中以“科学指导,扩大自主”为指导,科学编制“强基班”课时和课程计划,坚持“问题引导,探究发现”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创新思维、方法渗透到学科学习中,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课程之外的能力。

“‘强基班’的教学内容致力于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融合,特别是数学和物理教学,将统编教材和部分竞赛数学内容合理整合,满足学生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潜能。”鲁周超介绍,学校还开发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专题化、系列化、模块化的校本课程,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领导力等。

华中科技网络教育

“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配备等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华科附中副校长王德昌说,学校还与华中科技大学数学学院、物理学院、生物学院等合作,邀请院士专家来校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举办科技讲座,并开设大学先修课程,丰富培养途径。

选拔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

“强基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华中科技网络教育,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借助各种教育、科技、文化等资源,实施个性化培养。

3月中旬,“强基班”学生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引力测量实验室。三位物理专家现场与学生交流探讨现代科技发展,特别介绍了很多科学家“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执着精神,学生们深受感动。

投身基础学科的研究,离不开对学生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学校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引力实验室、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谷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建立学生基础创新学习中心,组织学生到华中科技大学及其科研院所、东湖高新区高新企业游学,挖掘大平台的创新教育功能。

“你的科学潜质、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令我印象深刻,这些资料推荐给你,也希望你能有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不久前程张恒拜访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周泽兵,周泽兵对程张恒予以鼓励。

这是“强基班”学生参加英才计划时发生的一幕。为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对接,学校为该班每个学生聘请一名教授、研究员或科技专家为导师,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跟随导师进行相关研究,在科研中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华中科技网络教育,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

鲁周超介绍,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完善相应体制机制,以“强基班”为抓手,持续推动创新人才培育工作不断深入,为国家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