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成考网 > 网络教育 >详细内容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 项目质量管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管理平台)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成立于2003年11月。

公共管理系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成立于2003年11月。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历史的悠久。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厦门大学就设立了相关的系科,中间几经调整分合及停办。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为国内首批恢复政治学与行政学学科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厦门大学复办政治学系,不久更名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从学科发展的源流上看,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科起步早、发展快、基础好,拥有长期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厦门大学网络教育 项目质量管理,是我国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科研重镇。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始终把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作为学院学科发展的龙头和重心,1998年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正式设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以来,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形成了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改革与治理、公共政策分析、政府规制与政策、政府绩效管理、社会保障与卫生事业治理、公共服务管理、认知与公共服务、土地资源管理、政府创新与区域治理等十大优势研究领域与方向。

人才培养

以培养一流公共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为战略目标,构建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养成“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1993年经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同年获批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2001年厦门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全国首批24所MPA试点院校之一;2003年获批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点;2006年获批公共管理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2007年设立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校本科生、学术型研究生(含博士生)和公共管理硕士(MPA)分别为315人、152人、746人。基于中国特色、国际视野、厦大品牌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通晓现代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战略力、行动力、创新力和领导力,让学生从这里成长为能够胜任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机构及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公共管理岗位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师资队伍

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现有专职教师33人(含公共管理系专职教师19人、公共政策研究院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6人。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学科研团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2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名,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支持计划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及特等奖提名奖获得者3人,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厦门市优秀教师1人。

学科优势

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目前已建成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以及终身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学科交叉的学术研究平台。设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点,行政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国家精品课与资源共享课《政策科学》(2016)、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障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建立了跨学科的“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2012),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协同创新中心(2015),拥有3个福建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公共政策与政府创新研究中心(2006)、厦门大学公共服务质量研究中心(2014)和厦门大学县域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研究中心(2018),1个福建省高校新型特色智库—厦门大学人才战略研究所(2017),1个省级教学团队—厦门大学公共政策教学团队(2008),1个福建省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007),1个厦门大学校长·基金创新团队-“中国公共政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团队”(2017);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公共政策实验室(2015)。近20年来,“公共管理学科”列入厦门大学“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3)和厦门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公共治理学科群(2017)之中。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厦门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育获评“A”级。

科学研究

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科近十年来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重大、重点各类科研项目近100余项,承担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课题近200余项,课题经费超过50万的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SSCI、EI、A&HCI、CSCD、CSSCI收录的论文(含网络在线发表,仅统计类型为Article、Review、Letter的论文)或作品近10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红旗文摘》转摘4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60余篇;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有关部门提交了100多份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许多政策建议被政府部门采纳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产生了广泛影响。

国际交流

厦门大学公共管学科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渠道,培植实质性国际合作项目,提高学术交流与合作层次和实效。瞄准国外名校和著名研究机构,跟踪世界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与美、英、德、法、加等国的近40所高校以及台湾香港的10余所高校有着学术来往,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公共管理学术重镇,吸引了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人员前来讲学和研修、访学。每年主办若干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在学术交往中不断扩大我校公共管理学科影响力,为建立我校公共管理学科的国际合作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学系

厦门大学政治学学科创建于1926年,起步早、发展快、基础好,学脉绵长。

1926至1952年的26年间,厦门大学政治学系在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厦门大学网络教育 项目质量管理,当时国内许多著名政治学者,如关芷芳、邹文海、陈烈甫、陈耀庭、陈掖神、周子亚等曾经相继在政治学系任教。此间,政治学系向社会输送了220名毕业生。他们中许多人事业卓然有成,美国印第安纳州州立博尔大学教授、国际政治学会亚洲政治委员会主席张德光博士,菲律宾首都钢铁公司董事长、原菲律宾厦大校友会理事长庄汉水先生,经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将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3069号小行星命名为“李陆大星”的新加坡著名实业家李陆大先生,美国纽约华美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原厦大香港校友会理事长朱伯舜博士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政治学要“补课”。1986年9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厦门大学复办政治学系,隶属于政法学院。1993年,经学校批准,成立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所。1994年,经国家学位办和学校批准,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增设行政管理学本科和硕士专业。1999年院系调整,政法学院改为法学院。2003年底,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与人文学院的社会学系、经济学院的人口研究所合并成立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一分为二,即现在的政治学系和公共管理系。

历经近百年的风雨历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余年的发展,厦门大学政治学系目前拥有政治学与行政学一个本科专业,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等硕士学位点,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政治学学科在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办学结构中形成了完整的学科布局,被评为福建省重点学科,是中国政治学的教学科研重镇。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拥有一支精干活跃、知识结构合理、教研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队伍。我系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教师教育背景多元,是一支多学科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教学科研团队。近年来,厦门大学政治学系在国家学说、当代中国政治、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预算政治学、政治文化、地方治理、国家整合等领域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政治学领域具有很强的学术影响力。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系统扎实地掌握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家国情怀、时代精神、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外事部门从事政治行政事务或人力资源管理,能在教学科研单位、智库研究机构、新闻媒体部门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或时事政策分析的专门人才。政治学系遵循“厚基础与宽口径”、“学理论与重应用”的原则,着眼于素质教育与科学方法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巩固既有研究优势并不断开拓新的学术增长点,厦门大学政治学系将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在尊重知识生产规律和学者研究旨趣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支兼具深厚学养与现实关怀的教学科研队伍,努力形成理论积淀深厚、持续稳健发展、研究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态势,努力争取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心理学研究所

厦门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心理所近年来在人才建设、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心理所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是推动认知和行为科学在公共服务、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的交叉与融合,在重视心理学基础研究的同时,努力提升心理学在相关领域的社会服务功能。

心理所的全职教师编制为8人,目前已聘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热忱欢迎行为决策、认知神经、社会认知、心理健康等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者加盟心理所,待遇从优。

2016年设立了认知与公共服务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2017年开始招生。当前在读硕士研究生9人,博士研究生1人。研究生培养计划重视学科交叉,鼓励学生开展跨领域合作研究。热忱欢迎各地学子参加夏令营招生及报考。

实验室建设仍在持续建设中,目前可投入使用的实验室包括认知实验室(脑电、眼动仪)、模拟仿真实验室(3D成像、AnyLogic数据采集系统)、行为实验室、观察实验室以及调研数据采集平台。

MPA教育中心

厦门大学是我国MPA专业学位的发起、论证以及最早进行MPA教育自主试验的单位之一,也是全国首批24所MPA试点院校之一。在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评估中,有23项指标被评为90分,是得分最高的五所院校之一。在2016进行的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中,来自北大、复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对厦门大学的MPA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16年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厦门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获A档评价。近20年的办学实践,厦门大学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厦门大学形成了富有特色和优势领域的MPA专业方向:包括政策分析、政府改革与治理、公共服务管理、公共部门人力与绩效管理、非营利组织与第三部门管理、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公共资源管理共七个专业方向。同时,注重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定量分析方法及信息技术在专业上的应用,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自2001年10月MPA首次招考至今,共招收了3370名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有1894名研究生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通信地址:厦门大学MPA中心(厦门大学成智楼212) 邮编:361005

电 话:0592-2186478(MPA中心) 传真:0592-2183191

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