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将教育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主体参与的育人环节,形成教育合力。“教育不仅是‘家事’,也是‘国事’。”区人大代表林平开门见山,提出了她带来的议案。在“双减”政策下,更要强化家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学校的指导作用,明确家长的主体责任,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红色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作用。
早在2003年,我区便成立了由教师、作家、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家庭教育研究会,2019年,区妇联在全国首创“1+X”亲职教育指导工程,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从整体看,我区家庭教育工作已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但和人民的期盼相比,一些短板明显存在,指导水平和家庭协同育人机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双减’政策之后,一些家长担心学习时间无法保证人大网络教育,自己孩子跟不上别人,很焦虑,一些比较佛系的家长干脆不管不顾,对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林平坦言,家庭教育不要焦虑,但要有焦点,要有的放矢。其中,学校应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积极与家长沟通,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周末、假期布置德育作业等方式,建立有效的家校携手机制,引导家长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家长应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成长环境,及时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我们上学期开设了穿针引线等手工课人大网络教育,保证一小时户外运动时间,这都是‘双减’后我们为学生‘定制’的课程。”林平介绍道。同时,林平还建议政府落实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开发、师资培训、阵地建设、考核激励等方面,打造《互联网+路桥区家庭教育“百课万人”送教》亮点项目,实施心理阳光工程、圆梦助学工程等品牌工程。依托“家庭教育在线”等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