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研究》2013.1B
“铜头、铁脚、豆腐腰”是教育界人士对眼下高中、小学和初中教育的形象比喻,与高中、小学相比,初中教育在基础教育体系中是相对薄弱的一环,所以被人们戏称为“豆腐腰”。虽然是戏称,但我们却没有理由一笑了之,作为办好初中教育最关键因素之一的初中校长责无旁贷,应该有所作为。如何实现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提升?如何在追赶中实现超越?笔者有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必须以现代教育精神为引领点,才能高膽远瞩
何谓现代教育精神?它不是简单地以时间先后来划分的,今天的人、21世纪的人有可能满脑子陈腐的落后观念;也不是简单地以地域范围来划分的,机械地“美国化、欧洲化、西方化”,绝不能解决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所有难题。
这里讲的“现代教育精神”是指一种既传承又弘扬,既坚守又创造,既和谐又发展的人文精神。它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重视传统,具有求真、尚善、臻美的精神。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作为一种传统的世界观,它渗透在初中教育的全过程中,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回归,引导着整个初中教育的审美改造和人的完美发展,让人的生命充分展开。另一方面,解放思想,具有科学精神和民主的精神。科学精神旨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包含正确认识规律、自觉遵守规律科学驾驭规律等等。初中阶段不同于小学阶段,也不同于高中阶段,既承载着义务教育的任务,又需要面对中考与升学的竞争压力,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育的特殊的“青春期”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个规律,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民主精神旨在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工具。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老师。”初中校长要尊重学生,学会用孩子的视角、孩子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倾听他们的声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现代教育精神是一种观念网络教育教学质量,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品质。只有以现代教育精神为引领点,才能站在教育的“制高处”,建设现代学校,实现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提升,培养出素质全面的现代人。
二、必须以课堂建构为立足点,才能抓住关键
课堂教学改革是全世界学校都在努力探索的领域。由“传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教育必须回归教育原点,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我市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的“建构式生态课堂”,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为核心理念,彻底告别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转而将学生视为大写的、完整的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初中校长要及时把握趋势,更新观念,强化模式,育人为本。针对初中教育在教育链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针对有其特殊的规律和特殊的要求,新海实验中学苍梧校区和本部一起积极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校本化进程,探索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途径,整合具有新海特色的“网、案、课”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目标,让每卡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校长必须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能力。初中阶段首先要以奠定学生共同基础为标准,认真执行国家和省义务教育课程规定,开齐开足全部课程。要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建设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实现学校、学科、内容全覆盖。我校开发的礼仪规范、科技创新、语言训练、剧本演绎、体育休闲、乐器演奏、绘画写字、竞赛辅导、读书走天下、大型团体操等十大主题校本课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基本满足了初中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三、必须以多维评价为调控点,才能关注发展
形成初中教育“豆腐腰”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来自社会、家长评价的制约不容忽视。不少人仍然功利化地追求分数至上,将初中教育异化为选拔教育、考试教育,用升学率定位学校质量。曾有人这样说:办教育很简单管好3个数,即“考试的分数、升学率的人数和基于分数、人数的奖金数”就行了。如果初中教育只用“人数分数、钱数”来衡量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就会沦为升学的工具,校长教师在升学的现实中只能无奈、妥协、随波逐流。
应当树立怎样的考试观和怎样的育人观:校长不能跟在社会和家长的后面亦步亦趋,应坚决抵制各种欲望化、功利化、短视化的干扰,坚决变革用考试进行评价这种单一的、僵化的机制,建立适应学生成长的多元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生处于人格的半独立期,心理“断乳”期,他们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但在很多问题或者价值观取向上又不具备成熟的判断能力,在行为方式上不能做到完全自律。这个阶段的学生更需要给以科学的评价,“静待花开”。我校在这方面开始了一系列探索,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为突破口,构建了学业指导与成长指导同步的评价机制。成长记录袋里有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点点滴滴,能够开放地、多层面地反映学生的完整面貌,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并从中受到激励。从记分册到素质报告手册,再到成长记录袋,不仅是内容的增加,而是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有可能多出一批未来的瓦特、牛顿、爱迪生。
四、必须以师资打造为支撑点,才能有所保证
有关资料显示,在全省中小学教师中,特级教师占比接近千分之三,而初中教师连千分之一都不到。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根源在于初中缺乏“大师”。
作为校长,该如何为教师成长铺路搭桥、加油鼓劲呢?我们的策略是有层次推进,在实践中提高,在学习中提高。第一,学校构建了多层次的师资梯度建设平台,要求入职之初的教师,以水磨的功夫站稳讲台;成熟的教师,用持之以恒击碎高原定势;骨干教师、名师要不懈进取,树立更高的标杆。旨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针对性地提升不同层面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第二,剖析“大师”的成长历程,我们发现: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我校计划聚焦“建构式生态课堂”,立足课程,通过落实二次备课、关注教研活动、开设各类公开课、组织研讨活动等形式,让教师“在战斗中学会战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练队伍。第三,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教授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构想,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不仅是儿童们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也是教师们作为教育专家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还是家长和市民参与学校教育的、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我们把打造一支“饱学而敬业”的苍梧师资队伍作为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景,以名师为引领,提供专业发展培训,帮助广大教师形成教学、研究与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第四,以课题为抓手,将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提升教师内涵。鼓励教师们善于发现教育教学问题,把问题转化为课题,通过写叙事随笔,回味教育过程;通过写事理随笔,“在每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注意对微型课题的研究,在“根雕”的行为中提升智慧;追踪规划课题,学会过程实施,在“蓝图”的描绘中创新。
五、必须以外引内联为着力点,才能实现共赢
新海实验中学苍梧校区是在连云港城市建设进程加快过程中,市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响应“城市东进、拥抱大海”战略新建的一个崭新的校区,于2009年8月动工,2010年7月招生,现有60个班,在校学生达3300余名。在这样的形势下,苍梧校区如何继承新海中学8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如何寻找属于苍梧校区自己的句子,如何真正落实和新海实验中学本部实行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力促均衡发展,共同走向优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的课题。
我们认为在办学时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开放的思想,要有开拓的精神。
“外引”就是体现办学张力,加强与优质高中联系,注重人才培养衔接;加强与社区机构联系,丰富和优化社区教育资源;加强与中外名校联系,扩大办学视野和实施开放战略;加强与研究机构联系,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塑造新海教育新形象。
“内联”就是打破校区和本部在空间上的距离分割,努力实现共赢。在传统继承上,张扬新海精神,营造共同精神家园;在理念建构上,与本部共享素质教育理念,确认共同行动要素;在心灵沟通上,崇尚和谐,拉近本部教师和校区教师的心灵;在德育实施上,与本部统一目标,统一举措,统一策略;在课堂模式上,体现本部模式特色,体现学生主体;在资源开发上,聚合本部和苍梧两个区域资源,注重校本开发;在信息化建设上,本部和苍梧共同建设数字化校园,建立共享的服务平台;在师资培训上,建立共同的培训机制和评估制度,聘请本部特级教师和名师来苍梧讲学。
事实上,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是个庞大的艰巨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面对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初中教育教学追赶之路艰辛,超越之路更难。但是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纵然戴着中考的镣铐,跳着素质教育的舞蹈,我们也一定要舞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