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高考,她盼望的录取通知书没有来;2019年,看着儿子走进大学校门,她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梦。备考两年后,今年6月,51岁的她再次走进高考考场,成为考场上年龄最大的“阿姨考生”。8月,她收到山西工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录取通知书。
她叫张计玲,家住太原市小店区亲贤路。8月16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张计玲家,听她讲述自己的高考故事。
大学录取通知书 她盼了几十年
张计玲的家不大,但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房间既是客厅,也兼书房、卧室。
窗前的书桌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厚厚一撂高考资料,什么《5年高考3年模拟》《教材帮 高中语文》《3年高考 2年模拟 物理》……时间跨度从2017年,一直到2021年。书柜正中间,放着一个高考倒计时的立牌,上面的时间已经清零了。“这些复习资料有些是我儿子当年用过的,有些是我这两年新买的。”发现山西晚报记者一直在看这些资料,张计玲解释道。
书柜上,贴着一张照片,是张计玲拿着印有《录取通知书》几个大字的快递包裹成人高考 会计专业,她站在书柜前,嘴角微微扬起。一问才知道,这是前几天她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爱人孟先生特意给她拍下的。“觉得很有纪念价值,我就拍下了。”孟先生说,他专门把这张照片打印了出来,张贴在书柜侧面。
“这张录取通知书,是我盼了几十年才盼来的。”张计玲说,“远的不说,就说最近这段时间,我做梦都在想我的通知书什么时候能到。”从填报志愿、知道自己的成绩高出学校相关专业的录取线后,她就一直在网上查询自己到底有没有被录取,可一直没有消息。“我着急得不得了,还去省招办查询过一次,但当时也查不到。”她说,直到8月10日早,她在山西招生考试网上查询到自己被录取的信息后,心才放了大半。
为什么还不完全放心?张计玲说,她一直担心学校会不会因为她年龄较大不录取。直到8月13日下午,她真正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才有了“美梦成真”的感觉。拿通知书的过程,还有个小曲折:“本来早上快递员就给我打电话让我拿的,但是当时我的身份证被我老公拿走了,所以只能让人家下午送,让我多等了好几个小时。”说到这里成人高考 会计专业,张计玲有一点小小的抱怨。
当“陪读妈妈”也没放弃学习
张计玲是一个“陪读妈妈”,为了补贴家用,她曾经和爱人开着流动理发车四处奔波。2015年,她的儿子孟成真还在读初中时,山西晚报记者发现了这个白天创业、晚上陪学的妈妈,曾报道过这对母子情深的故事。
“2019年儿子考上了长春的一所大学,今年9月开学就是大三的学生了。”说起儿子,张计玲的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自豪。而说起自己的高考故事,她反而有些羞涩。
张计玲是太原马庄人,“我小时候算不上家里最聪明的孩子,但学习很努力,经常拿奖状。”她说,从小到大家里的奖状,多到墙上都挂不下。上高中的时候,她想着自己以后一定要上大学。“高考完,我就一直听村里的喇叭,盼着它什么时候能响,让我去拿通知书。”张计玲说。一天一天的期盼,让张计玲的家人都觉得她有点“魔怔”了。可是,出乎意料,她落榜了。
家人都以为,这次的落榜会让张计玲放弃“大学梦”。可是,她没有。24岁那年,有次和朋友在市区逛街,张计玲偶然发现有地方招收成人大学生。“我当时就问人家需要哪些条件,发现我都符合,就立马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张计玲说。随后,张计玲收到山西财经大学成人本科会计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当时就想着,能走进大学校园很高兴。但在我心里,几年的成人本科,还算不上真正的‘大学生活’。”
成人本科的最后一年,张计玲成了家,又有了孩子,之后,张计玲干过月嫂、做过保洁。随着孩子的成长,她慢慢把重心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变成一个全职的“陪读妈妈”。
“再有了读大学的念头,是我儿子上高三的时候。”张计玲说。那一年,儿子孟成真的学习压力特别大,尤其是做数学题的时候经常需要在网上找提示或者求助老师同学,这让张计玲有些看不下去。有一次,孟成真又准备在网上搜索例题的解法时,张计玲生气了,说了他两句。“结果孩子就来了句,你行你做呀!”听到这句话,张计玲有些不服气,她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出来,她要给儿子树一个榜样。
“结果我真做出来了。”她说。后来,她慢慢发现,儿子的很多高考模拟题自己都能做出来,甚至母子二人比赛做题,也有多次她比儿子先做出来。慢慢地,张计玲心里那个一直没有圆的大学梦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儿子考上大学 她决定圆梦
2019年,孟成真考上长春的一所大学,她和丈夫一起把孩子送到大学校门口。看到孩子走进校园,张计玲终于下定决心,自己要参加第二年的高考。
说做就做,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和儿子,父子俩大力支持,“我儿子跟我说,‘妈,我相信你一定行的’。”
丈夫孟先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支持:“咱啥忙也帮不上,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她不用再操心家里的杂事。”孟先生包揽了所有家务事,让张计玲能无后顾之忧地学习。家里不大,怕影响到妻子张计玲,孟先生经常把手机调到震动状态,看电视则调成无声,或者干脆出了门,觉得妻子该休息了才回来……
根据自己的兴趣,张计玲备考的时候和儿子一样选择了理科。可能是多年“陪读妈妈”的经验,张计玲对于高中的基础知识还有印象,所以2020年,她选择自己在家复习。她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语文算是强项,应对起来比较轻松;英语,主要是词汇量,所以她背单词,分析句子、语法。至于其他学科,她也有自己的方法:“就拿数学来说,我的目标是把最简单、最基础的东西学懂、弄会,保证不丢分就好了。最后那种拔高的、需要综合考虑的大题,我就是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放弃。”
2020年,张计玲的高考成绩是409分,但当年山西本科二批的理科分数线是449分,这让她有些失落。
“参加了高考才知道,高考不是我想象那么简单的。”她说。在平时的练习中,张计玲一直感觉自己的语文和英语两科成绩不错,“毕竟之前和儿子一起学习的时候,经常是我辅导他的,结果考试成绩一出来,我才知道,平时练习好,考试就不一定好了。”
这样的结果,没有让张计玲气馁,反而更坚定了她的决心。和前一年的自学不一样,准备参加2021年高考前,她选择了一家培训机构,和一些十八九岁的孩子们一起备战高考。见到这么一位“妈妈级别”的同学,孩子们都觉得她不容易,很受激励。“听老师讲课还是很有帮助的,我觉得能学到很多解题技巧。”张计玲说。除此之外,各种例题、真题,她也是一刷再刷。“在培训机构,我觉得自己成绩挺好的,但高考前的模拟考试却考得不太好,就连老师都觉得诧异。”张计玲说。至于原因,她自己分析后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年龄,她比不上年轻人思维活跃,另一方面,可能是不适应考试节奏。
即便如此,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她还是满怀信心地走进2021年的高考考场。报志愿时,她选择了山西工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去圆自己的大学梦。
对大学生活 有期待也有担心
很快就要开学了,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憧憬?或者有什么担心?山西晚报记者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张计玲最开始的回答是“没啥好担心的”。她觉得,凡是学校要求的住校、按时上课等基本要求,她都能做到。再认真想一想,有点担心的,可能就是自己的身体素质了。“就怕体育考试。”她说,而为了适应大学生活,或者说为了几年后能顺利毕业,张计玲现在已经拉着丈夫,每天早上练习跑步了。再想了想,张计玲又说:“我的年龄毕竟大了,宿舍里可能都是不到二十岁的小姑娘,怕和人家聊不到一块儿去。”
在和张计玲聊天的过程中,她的丈夫孟先生一直在帮忙找各种资料:报名表、体检信息、录取信息……“这些东西,一直都是他帮我收着的。如果说我的录取通知书是军功章,那军功章里有一半都是他的。”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张计玲说。听到这话的孟先生只嘿嘿地笑着。张计玲说,她还担心自己住校后,丈夫的生活能不能一如既往规律,“毕竟年纪大了,生活不规律可不行。”
不过,与满心的期待相对,张计玲说,这些都不是问题。“毕竟几十年的梦了,还是挺期待的。”之所以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最主要的是因为她在多年的陪读过程中,从儿子身上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教育不能用单一的办法,而学习这个专业能让她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